一年一度素有“小高考”之称的合肥“二模”考试结果揭开“面纱”。昨天,合肥市教育局通报了该市2008年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情况。此次“二模”共有5874名学生参加了抽测,理科最高分660分,文科最高分621分,整体得分偏低,文科平均分约为460分,理科平均分约为435分,文理科的数学平均分都没有达到及格线。抽测中有278名学生将信息码涂错,占抽测人数的5.38%,也是此次抽测发现的最突出问题。
文理科最高分出炉
据了解,此次考试抽样人数5874人,其中理科3746人,文科2128人。人均分理科435分,文科460分。最高分:理科660分,文科621分。
“二模”各学科平均分统计表
模拟分数线——
一本模拟分数线: 理科507分,文科530分;
二本模拟分数线: 理科426分,文科472分;
三本模拟分数线: 理科386分,文科438分。
“临界生”分数段划出
这次抽测,在三本模拟临界线上的学生,参加抽测的有300余人,加上各学校的有1000余人,他们是合肥争取高考达线人数在2008年继续提升的希望。该市教育局划出了本次模拟的临界分数线。
理科一本的临界分数线为:504~506分数段;
理科三本的临界分数线为:375~385分数段;
文科一本的临界分数线为:526~529分数段;
文科三本的临界分数线为:430~437分数段。
该市教育局提醒考生,临界生应相应对准自己的目标,确定高考定位,在知识补缺、心理调整等方面进行提高,达到高考预期。学校要逐个分析,有针对性地制定具体措施,特别要注意提高他们的自信心。
“二模”难的两大原因
昨天,合肥市教育局公布了此次“二模”试题难的两大原因,一是数学命题注意了对新题型的采集,目的是打破僵化的复习模式和题型。例如第19题就是打破常规的锥体、柱体背景,采用新课程中的几何结构,但在解题时,只用到了几何结构中的线面关系,也就是平面几何知识的运用,但很多考生不适应。
另外根据外省考试的特点,今年数学试题也分段设问,帮助考生拾级而上,同时保持了压轴题的难度,仍以第19题为例,如果学生将第1第2问跳过去,完全可以解决第3问。大量的新题型也让考生不适应,所以出现了文理科数学平均分都不及格的局面。
另一原因就是试题注重考查考生理解和运用各学科核心内容的能力,试卷中有不少试题直接源于课本,或是教材上习题的引申,或是教材上多处知识的综合。目前理科生综合练习不够,所以试题对处于这一阶段的学生来说比较难。
教育局为考生支招
要研究解题方向和策略
高三后期复习教学,要善于从题目的条件和求解的过程中提取有用的信息,避免解题的盲目性;解题过程中不断进行这样的思考和操作,将使学生的解题能力得到快速、有效地提高。
深入研究近几年高考试题
在认真学习和研读考试大纲和说明的基础之上,要充分利用高考试题的前瞻性和导向性,对近几年全国及各省常规、常考题型一定要练习到位。对综合程度较高的问题、与新课程有关的问题也要组织一定数量的练习。
注重心理状态调整
随着高考的临近,考生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,调整好他们的心理状态,争取以良好的心理状态进入考场,是夺取高考最后胜利的又一关键因素,其重要性丝毫不亚于学科的复习。
据了解,合肥市还将于4月26日、27日组织“三模”,有关人士解释说,无论是“二模”还是“三模”,都是为了帮助学生复习迎考,希望学生在接下来的两个月中树立信心,找缺补差,争取在未来的高考中取得好成绩。
·实习生 张久月 本报记者 何保丰·